查看原文
其他

画面太震撼!佛山南海一女子花6年时间,绣出22米《清明上河图》

刘艺明、陈枫 广佛头条
2024-09-01

佛山女子绣出22米《清明上河图》

南海九江一名女子,花了六年多的时间,用刺绣还原了一整幅《清明上河图》。这幅《清明上河图》长22米,宽0.8米,制作的时候开200多把针,用绣线50多斤。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,实在让人敬佩!


画面的震撼和细腻

难以用言语表达

请看视频和图片


下面的刺绣实拍图请横着手机观看


《清明上河图》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,描绘了北宋汴京繁荣的生活场景,而画中各色的人物、牲畜、房屋等数量庞大,颜色各异,繁杂的刺绣过程让很多十字绣爱好者望而却步。清明上河图原画宽24.8厘米、长528.7厘米。22米的刺绣作品,大约是原画作的4倍,能用更细腻的针法还原图画栩栩如生的场景。


热爱刺绣挑战《清明上河图》


黄绮华今年52岁,是南海九江下北人。她说,自己从2008年开始就爱上了刺绣。当时,她刚刚新居入伙,想要做一些东西在家里放些点缀一下。自己画画不怎么样,那究竟可以放些什么东西呢?黄绮华的朋友喜欢刺绣,于是她开始向朋友学习。她用了4个多月,最终制出了自己第一幅刺绣——牡丹花开。至今这幅刺绣一直摆在她的大厅中间。


从刺绣出第一幅作品开始,黄绮华便开始找到了自己的爱好,从此她的刺绣,便一发不可收拾,一共绣出了45幅作品。


黄绮华其它的刺绣作品


技术逐渐成熟之后,她就想到了,要向高难度挑战。于是朋友告诉她,清明上河图,应该是技术难度最高的作品之一。2012年9月11日,黄绮华准备好材料,制作好了草稿,开始她的工作。


规划好时间每天刺绣八九个小时


黄绮华说,清明上河图的色彩众多,人物、牲畜、建筑交错,整幅刺绣一共开了200多针,最复杂的细节要同时开50多针针。用到的针线超过50斤,不同颜色的针线80多种。



由于下针太过复杂,每天只能绣手机那么大的面积。她在制作过程中左手中指和右手的食指、多次被扎到,现在还留下浅浅的伤口和茧。



黄绮华有一儿一女,日常还要做家务,她每天刺绣的时间约有8~9个小时。如何管理好时间是关键。黄绮华说,她平时没有其他爱好,也不喜欢旅游,相对比较“宅”。每天从早上6:30起床,她的唯一爱好就是去喝茶,喝完茶大概10:00,她就开始刺绣,一直到晚上九点多。“其实最重要的是兴趣,只要你觉得这个事情是最重要的,那么管理好你的时间,也显得并没有那么难了。”黄绮华说,只要她平时一闲下来,她就会不自觉的去到她的工作间,拿起手中的针线开始刺绣。这长期下来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。


清明上河图第10段难度最大

黄绮华说,清明上河图第10段是她认为最难的一段。里面有300多个人,形态不一。人多了,需要用到的色彩自然更多。另外,朱红的瓦顶看上去颜色很像,但其实深浅有别,要做出立体感来,难度更大。光是这一段,她就用了4、5个月的时间。



除了忠实于原作之外,黄绮华还偶尔会根据自己的喜好,加上一些小细节。比如说,她喜欢红色的衣服,她就会给其中一些人物上换上红色或者粉色的衣服。她说,自己很爱美,看到鲜艳的颜色,她也会觉得心情更好。


历时六年作品终于大功告成


经历了六年多后,最近她的作品终于大功告成了。“收针那一刻最开心,一个晚上都睡不着。”


黄绮华说,之所以能坚持下来,是因为自己觉得做事应该有始有终,脚踏实地。“也能够让我的儿女知道妈妈的坚持与认真,我很快乐。”



“至今我都不用戴老花眼镜,我觉得自己越绣越健康,越来越年轻。绣了十年都不觉得累。”她说,自己的作品她都只送不卖,而且还是要她觉得对方是珍惜她的作品,她才会送给对方。自己的心血是无价的,自己的情怀也是无价的。



对于之后有什么计划,她说,九江是中国龙舟之乡,她想以龙舟为主题做出一幅刺绣,来反映家乡的美。


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刘艺明

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陈枫

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陈枫

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夕木

广州日报佛山全媒体出品


扫下方二维码,

可进入广州日报广佛头条粉丝群,

参与互动交流!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广佛头条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